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皮肤科 >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> 痤疮(青春痘)
编号:13308747
中药面膜对痤疮动物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(3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4月1日 《中国美容医学》 2018年第7期
     痤疮动物模型在实验性研究中被广泛应用,造模方法简单,可操作性强,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。目前多选用兔和大鼠作为实验动物,采用煤焦油,氯化烃,油酸,二甲苯及痤疮丙酸杆菌来制造痤疮模型[9-11]。本文选择了操作更加容易的大鼠作为实验动物,应用最为广泛的痤疮丙酸杆菌来造模,其造模时间仅为7d,成模后可以维持14d[3]。

    IL-1α具有免疫刺激作用,能够诱导IL-6,TNF-α等促炎性因子的表达,激活放大免疫反应[12]。IL-2的主要功能就是提升免疫反应,IL-2含量下降,表示T细胞的分化增殖能力下降,体液的免疫反应能力降低[13]。本实验结果证实,中药面膜能够减少痤疮模型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IL-1α、IL-6和TNF-α的含量,能够增加抑炎因子IL-2的含量;同时,中药面膜也可以使病变组织中IL-1α、IL-6和TNF-α的表达降低,IL-2的表达升高,说明中药面膜在痤疮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。中药面膜对痤疮的治疗作用,可能是其方中的白芷[14]、白芨[15]的抗炎成分起到抑炎的作用,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的实验证实。

    [参考文献]

    [1]赵艳君,肖雪青.中药面膜联合果酸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[J].中国美容医学,2016,25(10): 102-103.

    [2]王燕.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联合IPL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[J].中国美容医学,2016,25(11):102-104.

    [3]苗明三,付珍娜,田硕.痤疮动物模型制备规范(草案)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18,33(1):197-200.

    [4]林姗姗,金鑫,黄炜,等.复方颠倒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治疗研究[J].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7,36(5): 392-395.

    [5]吴欢欢,刘帅,卜平,等.痤疮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[J].中国医 药科学,2016,6(8):31-33.

    [6]肖静秋,冯大鹏,王永慧,等.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痤疮研究进展[J].新中医,2017,49(10):146-148.

    [7]顾炜,张小卿,吴景东.从中医病因病机与常用药探讨痤疮的中医治疗特色[J].辽宁中医杂志,2016,43(4):739-742.

    [8]马英,项蕾红.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目标的新认识[J].临床皮肤科杂志,2015,44(1):66-69.

    [9]邢月贞.420nm强脉冲光对痤疮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[D].重庆第三军医大学,2010.

    [10]隋丽华,宋顺鹏,张天艳,等.茶多酚乳膏对痤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[J].临床皮肤科杂志,2007,36(8):487-489.

    [11]吴晶,朱金芳,薛顺,等.复方薰衣草霜防治痤疮的试验研究[J].中医药导报,2018,24(4):14-17.

    [12]Dinarello CA.Biologic basis for interleukin-1 in disease[J].Blood,1996,87(6):2095-2147.

    [13]翟志敏.IL-2對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的双向调节作用[J].中国药理学通报,2013,29(3):319-322.

    [14]薛艳萍,秦旭华,胡黄婉莹,等.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[J].中国民族民间医药,2016,25(8):20-22.

    [15]王红英.白及甘露聚糖抗胃溃疡及抗炎、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[J].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,2009,33(1):119-121.

    [收稿日期]2018-05-09 [修回日期]2018-06-30

    编辑/朱婉蓉, 百拇医药(马佳慧 钟心 秦泽雨)
上一页1 2 3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皮肤科 >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> 痤疮(青春痘)